一、热点事件
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2024年11月15日,在高交会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并与16家人工智能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本次签约企业包括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拓斯、自变量机器人、华龙讯达、深圳华成工业控制、中坚科技、埃夫特、北京创新乐知信息技术、数字华夏深圳科技、北京中软国际教育、浙江强脑科技、佛山奥卡机器人、禾川人形机器人。
市场普遍认为,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首期方案计划将整合华为各部门的具身智能相关能力,共建具身智能大脑、小脑、工具链等关键根技术;基础投入方面,由具身智能根技术实验室提供共性技术底座,大脑根技术研发及产品化涉及具身智能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算力,小脑关键技术研发包括柔性自动化装配、柔性自动化测试、多机器人协同制造、通用双臂精细制造等;创新中心还将开启联创项目,由华为赋能具身智能技术,联合本体厂商及制造企业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打造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具身爆款产品。
中长期看,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智能制造和服务领域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技术进展显著加速,行业产业化、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未改且有望提速,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背景下,板块有望获得更高溢价。自2023年以来,随着企业对自动化和人机协作需求的提升,机器人技术的自主性与智能化水平不断突破。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扩展,相关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建议关注产业链上具备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及其投资机会。相关产品:机器人ETF(562500)及其联接基金(018344/018345)、人工智能AIETF(515070)及其联接基金(008585/008586)。
二、内部政策+外部巨头共同催化,进入国内外整机厂商双轮驱动阶段
1、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有望迎来内部政策+外部巨头共同催化,进入国内外整机厂商双轮驱动阶段。2、内部政策自上而下推动:2023 年 11 月 2 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安徽等地方纷纷发布地方性支持政策,人形机器人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力正在逐步落地。2024年10月28日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分类分级应用指南》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了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按照具身智能、下肢运动、上肢作业、应用环境等作为分级要素,将人形机器人划分为L1-L4四个技术等级。同时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逐步完善,持续发力助力快速发展。《“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从国家层面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提升了人形机器人企业信心,进一步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化。3、国内外 AI 巨头共同拉动:特斯拉、华为、英伟达、Open AI 等 AI 巨头入局,人形机器人有望受益于 AI 技术发展,产业化提速。4、人形机器人有望进入特斯拉、国产厂商共同催化阶段:特斯拉 Optimus 作为“具身智能”先行者,有望率先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国内厂商在人形机器人本体结构、运动控制算法、软件工程等方面持续迭代,并积极探索下游产业化应用场景。
2024年人形机器人指数收盘价保持较高态势,Q3上涨明显。成交量波动大,整体呈低开高走趋势。2024上半年人形机器人指数收盘价较为平稳,保持较高态势,而成交量整体在较低水平小幅波动,从2024年9月23日起,指数收盘价和成交量一路飙升,收盘价从866.12点上升到最高点1,421.13点,涨幅为64.08%,成交额从74,532.75股上涨到最高点478,224.93股,涨幅为541.63%。持续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中国具备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基础,未来有望充分享受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的产业红利。组装一个人形机器人整机目前在国内已经不是件难事,全球已经有140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中国有70家,超过了一半。壁垒是人形机器人可以真的落地到场景里变成生产力,不仅涉及到AI、硬件等核心技术的突破,还涉及到人才、产业链的重构。看好灵巧手,丝杠,减速器,视觉/力觉/触觉传感器等环节,优先关注特斯拉供应链潜在供应商,其次关注国内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供应链。
展开全文
三、“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重要落地形式,AI 浪潮中中国厂商能够深度参与的领域
1)市场空间:预计 2030 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 203 万台,市场空间约 3185 亿元。2)软件架构:AI 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智能化的核心功能,而人形机器人则为 AI 提供了一个具身化的平台。3)硬件架构:1)市场空间来看:从单机价值量占比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比较高,在 10%以上。力/力矩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原有全球市场空间分别为 589 亿元和 110 亿元,其他核心零部件原有市场空间大多在 50 亿元及以下,预计人形机器人市场放量将带来较大弹性。2)竞争格局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软件系统是当前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
相关产品:
1、机器人ETF(562500)及其联接基金(018344/018345)
机器人ETF跟踪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中证机器人指数(指数代码:h30590.CSI,指数简称:机器人)是选取系统方案商、数字化车间与生产线系统集成商、自动化设备制造商、自动化零部件商以及其他相关公司作为样本股,以反映机器人产业相关股票的走势。
2、人工智能AIETF(515070)及其联接基金(008585/008586/021580)
人工智能ETF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指数代码:930713.CSI,指数简称:CS人工智)选取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公司中选取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反映人工智能主题公司的整体表现。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浙商证券,截至2024.11.18,以上个股不作投资推荐。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经观头条|地方政府“赶飞机”
下一篇:商业头条No.50|超级主播祛魅
发表评论